ICU 危重癥患者的心理評估及心理護理干預探討
重度病患心理研究 2020-09-29 08:49
ICU 危重癥患者由于病情重且變化較快,并發(fā)癥也較多 [1],給其的 心理造成較大的沖擊,故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。此時若不采取有效的措 施對患者進行疏導,輕者給治療效果造成影響,重者會導致病情的加重。 我們對 60 例 ICU 危重癥患者實行心理評估,并根據(jù)評估結果采取相應 的處理,同時選擇另 60 例實行常規(guī)心理護理的患者進行比較,相關情 況如下。
1 資料與方法
1.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1 年 1 月 -2013 年 12 月的 120 例 ICU 危重癥患者按就診 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 60 例。研究組中男 30 例,女 30 例,年齡 (54.08±8.93)歲;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15 例,肺心病 12 例,急性左心 衰 9 例,重癥胰腺炎 3 例,心肺復蘇后 7 例,多發(fā)傷 12 例,急性腎功能 衰竭 2 例。對照組中男 32 例,女 28 例,年齡(53.96±89.12)歲;其 中急性心肌梗死 13 例,肺心病 11 例,急性左心衰 10 例,重癥胰腺炎 2 例,心肺復蘇后 9 例,多發(fā)傷 13 例,急性腎功能衰竭 2 例。兩組在年齡、 性別等方面差別不明顯,P>0.05。
1.2 方法
1.2.1 對照組 實行常規(guī)心理護理,如給予患者安慰、鼓勵,滿足 患者的日常所需等。
1.2.2 研究組 (1)首先進行心理評估:采用自制的量表在患者清 醒后對患者進行調查,由于患者病情較重,量表由經(jīng)培訓的護理人員詢 問后代填。該量表總分 21 分,以無表現(xiàn)(0-7 分)、可疑(8-10 分)、 有表現(xiàn)(11-21 分)三級進行區(qū)分。無表現(xiàn)者實行常規(guī)心理護理;可疑 者由護理人員嚴密進行觀察,必要時再次進行評估;有表現(xiàn)者說明患者 存在焦慮、抑郁心理,該類患者實行心理護理干預。(2)心理護理干 預的內容 適當?shù)膶颊哌M行語言安慰;若患者一時失去理智,情緒不 能控制而言行不當時,盡量保持沉默,禁忌與其爭吵,在患者情緒恢復 后再進行溝通、宣教等;在進行搶救護理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, 且保持沉著、穩(wěn)重、有序不亂的狀態(tài),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;體貼、 關心患者;多于患者進行溝通,溝通過程中保持和藹的態(tài)度;適當?shù)南?患者介紹病情,減輕其的盲目感;主動了解患者的日常需求,并盡量滿足, 消除其的陌生感;采用手勢、動作、表情等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;對即 將離開 ICU而產(chǎn)生心理依賴的患者應最好解釋工作,使其知曉自身狀況; 對呼吸機產(chǎn)生依賴心理的患者在撤機前積極的做好解釋工作,告知撤機 步驟、操作時可能出現(xiàn)的不適感覺等。
1.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
觀察指標為患者轉科時的抑郁、焦慮程度。采用 Zung 焦慮、抑郁 量表 [2] 進行判定,分值越高,程度越重。
1.4 統(tǒng)計學處理
本研究里所有數(shù)據(jù)均由 SPSS13.0 數(shù)據(jù)分析軟件處理而得,計量 資料用 x-± s 表示,差異性比較采用 t 檢驗,計數(shù)資料比較用 χ2 檢驗, 以 P<0.05 為表示結果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
2 結果
兩組相比較,以研究組轉科時的焦慮、抑郁程度較輕
3 討論
危重癥是指臨床情況不穩(wěn)定或潛在不穩(wěn)定的一個或多個器官與系統(tǒng) 功能受損,已經(jīng)成為或潛在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綜合征 [3]。該類患者病情 變化較快,常需要隨時進行搶救護理。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不斷進步,對該 類患者的救治水平也有明顯的提高 [4],但患者的心理障礙也日漸突出, 常有焦慮、抑郁等不良心理出現(xiàn)。而不良心理反應發(fā)生與患者自身疾病 的性質、嚴重程度、經(jīng)濟水平、文化程度等多種因素有關,故每位患者 不良心理反應發(fā)生的程度以及持續(xù)的時間也不盡相同。鑒于此種情況, 我們對 60 例危重患者在清醒后進行心理評估,并根據(jù)評估結果進行相 應的處理,即對無不良心理反應的患者繼續(xù)給予常規(guī)心理護理;對不明 確是否有不良心理反應的患者嚴密的進行監(jiān)測;對有不良心理反應的患 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。與行常規(guī)心理護理的 60 例患者進行比較,實行心 理評估和心理護理干預的一組轉離 ICU 時的焦慮及抑郁情緒明顯較輕。 因此,心理評估可有效的對 ICU 危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判斷,以此為 依據(jù)提出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的減輕患者抑郁、焦慮情緒,值得 開展。